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彌補家庭失衡 偏鄉閱讀需要更多志工

日前與科技生活雜誌美君小姐聊到個人對閱讀教育的淺見如下,敬請指教,謝謝(不過,說得可沒美君小姐寫得那麼好唷):

新竹縣政府教育處督學陳添丁表示,關於偏鄉閱讀,不管是政府或地方團體事實上都著力甚深,政府方面除有專款補助學校購置圖書,也正加強師資的培訓。他表示,閱讀不是人類本能的習慣,它是一種需要被教導的活動,因此,除了贈書,還要有更積極的做法。

陳添丁表示,許多人以為帶小朋友到圖書館就是「閱讀」,但如果沒有把書讀進去,也只能算是「圖書館利用」。至於怎樣才算是有效閱讀?他表示,老師必須能夠引導孩子閱讀,進而帶領孩子思考,甚至針對書本內容提出疑問,低年級的孩子要讓他們說出感想,高年級的孩子則教導他們寫出心得,猶如此次聯發科教育基金會的「發現小星星」計畫搭配的讀書心得比賽,用意便在於此。


然而陳添丁也不諱言,即便設立某種獎勵機制,也有可能讓閱讀流於表面形式。以學校經常會舉辦的「閱讀護照」來說,小朋友閱讀書籍之後可以蓋一枚印章,集滿多枚印章,便可獲頒小碩士、小博士的閱讀學位,但問題仍出在「孩子真的把書讀進去了嗎」?

談到此,陳添丁先把問題回歸到閱讀教育做說明,他提及其中的幾種困境,首先是買書問題,每一年都會有新書發行,對孩子來說,圖書館一成不變的舊書根本引發不了閱讀興趣,唯有不斷更新書種,才能讓孩子產生新的文化刺激;再者是書目問題,有了經費買書,或是獲得書本贊助,卻常發生「書不對」的情況,如有些老師會趁職務之便買自己想看的書,沒有注意到學生的需要;再來則是教師增能問題,書到位了,老師指導閱讀的能力也要提升,在學校安排的閱讀時間之內,教師該如何指導,引領提問,帶孩子發展更高層次的思考,都是需要用心之處。

陳添丁也特別指出,閱讀不只是學校的事情,家庭的參與也相當重要。政府經常呼籲家長「關掉電視,陪孩子閱讀」就是希望透過親子共讀,激發孩子主動閱讀的習慣。然而這也正是偏鄉最大的困境所在。他指出,由於偏鄉的父母多半因外出工作不在子女身邊,甚至子女也必須共同操持家務,再者,偏鄉也多見隔代教養,在在都造成家庭教育上的失能。

陳添丁表示,引介伴讀、課輔志工或故事媽媽,就是很好彌補方式,然而偏鄉路遙,志工或大專課輔、故事媽媽等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家庭功能,在地課輔媽媽的培訓,就顯得格外重要。陳添丁表示,他們希望能在社區內找到1、2位有高中學歷的媽媽,只要她們有心,願意幫忙,便能慢慢帶起社區內的閱讀風氣。陳添丁也表示,閱讀教育不是一時半刻之事,而是百年大計,「換個角度想,目前的效果雖然沒有很突出,但現在做的事情也許可以讓20年後的社會變得不一樣!」

引自http://www.techlife.com.tw/06Magazine/06Magazine.asp?Period=107&MagazineNo=iEXtliV5eSL4
圖為聯發科贈書給本縣偏遠小學照片,感謝聯發科對閱讀教育的重視及關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