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Site-Based Management: Boon or Boondoggle?閱讀心得

學校是幫助學生成功的地方,亦即所有的教育革新措施最核心的宗旨皆是以提昇學生基本能力為鵠的。

民國83年成立之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檢視我國教育的問題,認為「我國教育上的一個明顯的失調現象,便是加諸教育太多不必要的束縛」,因此主張教育鬆綁,並強調以「自律」及「負責」做為鬆綁的兩大先決要件。然部分學者在檢視我國近十年來的教育改革,點出正面臨的一個困境即是將增權賦能的「增權」演變成「爭權」,個人或特定組織力爭自身的權力,卻形成有責無權的扭曲現象。

綜觀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內容,論及「今日教育體系的管理,最常為人詬病的現象是瑣碎而活力不足。教育改革應先落實修改教育法令,使得教育行政單位能恰如其分地發揮功能。學校的設立、組織與運作,要以促進學生學習成效為依歸」,即是文首所強調地所有的教育革新措施應該以學生的學習為著眼點。無論是教育鬆綁或是學校本位管理都是手段,而非目的,然令人遺憾的是經常會將目的及手段混淆,錯把手段當目的。誠如〈Site-Based Management: Boon or Boondoggle?〉一文中所直指的問題:學校本位管理的論辯最終要看的還是能改善學生的成就?文中並提及成功的學校本位管理特徵有:

1. 學校決策者能擁護並實施教學轉變的革新。

2. 學校本位決策者握有預算、人事及課程的權力。

3. 權力分享是擴及整個學校與其決策團隊的。

4. 專業發展是持續性且全校性的。

5. 所有資訊都是廣泛且全面性地散佈於整個學校及社區的。許多實施學校本位管理的學校及學區,運用網路傳達有關每個人想知道的學校本位管理相關資訊和新聞。

6. 校長能夠同時領導並分享權責。

倘以上述六點來期許國內學校本位管理實施之展望,仍有可以做得更成功的空間,例如預算、人事及課程權的再鬆綁,將有益於學校持續發展特色,並落實學校本位管理之精神。國內近年來有許多特色學校的出現,即是學校本位管理實施的具體成效。惟如能將手段及目的釐清的更清楚,相信便能更進一步實現學校本位管理之美意,否則如同文中所述學校本位管理實施的關鍵問題之一「決策團隊往往太容易陷入權力和家務事的困境」恐將不斷在周遭上演。

註:Site-Based Management: Boon or Boondoggle?文章網址:http://www.educationworld.com/a_admin/admin/admin176.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